普通教师的成长初心:初出茅庐 崭露头角
2015年9月13日,我正式以教师的身份踏入常信的大门,在教学楼第一次参加基础部的新学期工作会议时,部门决定让刚入职的我准备9月末的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参赛要求是准备三段内容,每段时长不超过20分钟,现场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具体讲哪一段。对于不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我来说,从未正式站上过讲台,更不要说讲课。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借阅并翻看以往的教学大纲,选择可能用来参赛的教学内容,老实说:“这样一天下来,毫无头绪”。幸好,时任数学教研室主任的姜建清老师主动伸出援手,为我指点迷津。姜老师将开放性题目转化成了命题作文,他对我说:“极限、导数、定积分这三个概念都适合做无生试讲”。这番话给了我莫大的启发,于是我就按照姜老师提供的方向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看教学视频、搜教学案例,做课件、写教案、练板书。由于十一国庆之前都没有大一新生的课,这就意味着我根本就没有走上讲台的机会。基础部孙淑萍主任就拉着姜老师、何纪老师一起组成了评审小组,每隔几天就听我试讲一次,老师们对我的要求是:小到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语气语速等细节问题的处理,大到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讲稿的熟练程度、板书的排版布局以及时间分配等重点问题的把握,所有比赛中涉及的环节都要合情合理、规范到位。回想当时,我明显的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比赛当天,通往赛场的每一步路都使我心跳加速,我需要一遍一遍做着深呼吸,虽然紧张,但也顺利的完成了讲课内容。参赛过程可圈可点,但辛苦总算没有白费,更惊喜的是我以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一等奖,并且还要代表学校参加在常高校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从那以后,部门的老师渐渐熟悉了我,我也和老师们打成一片,他们是我教学、科研路上的前辈、师长和引路人,他们一直关怀着我、呵护着我,并为我的执教生涯指点迷津,保驾护航。
坚韧不拔的持久恒心:初试锋芒 厚积薄发
那是2017年的春天,我的女儿4个月大,母亲从东北老家坐了近40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来常州帮我带孩子,产假结束后我便接手了部门安排的信息化比赛任务,当时的我对于信息化比赛一无所知。为了拿下这个比赛,除了正常的上课外,我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比赛上。
校赛过关以后,面对高手如林的省赛,我亟需一次理论上的充电,刚巧有机会学校派各参赛队去南京培训,听过专家们的讲座和报告后确实如沐春风、如遇甘霖。自此,对于比赛作品的新一轮认识、体会和打磨又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压力与动力。备赛的那段时间,步行靠跑、蹬车不坐座,就连讲话也都是不换气不停顿的女汉子形象。
努力终有回报,我以江苏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的身份去南京参加国赛选拔赛,当时正值暑假最热的时候,考虑到出门时间太久孩子年龄尚幼,于是我决定带着母亲和孩子一起去南京参赛。那一年,从省赛答辩、国赛选拔赛再到后来的国赛集训前前后后共组织了六次,母亲和孩子陪我一同赴南京六次。我终于一路过关斩将、披荆斩棘地闯进了国赛决赛的答辩现场并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公共基础课二等奖的成绩收官。
此后,我还代表部门参加了江苏省高校数学教师授课竞赛荣获一等奖、校级“优质课堂”比赛二等奖、 江苏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许许多多比赛,这些大大小小的荣誉取得确实离不开一如既往的努力和付出,当然,这更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基础部全体老师对我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朴实真挚的赤诚之心:初心不忘 携梦前行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这五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应该拥有“四心”,即:有督促学生向善的耐心,有处理繁琐教学事务的细心,有坚守岗位毫不懈怠的恒心,有平等待人关怀学生的爱心。
从2017年9月起,我就担任计应174班班主任工作,作为一位年轻的班主任,我深知工作就要踏实认真、方法得当、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尽职尽责、严于律己。计应174班在电子工程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怀帮助下,在所有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 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大家都能做到班级风气正、学习氛围浓、精神面貌昂扬向上、日常规范表里如一。本班获得“2017年度优秀团支部”和“2019年度校级文明班级称号”。在2020年5月份的专转本考试中,全班35人,以31人参加转本考试,29人超过录取分数线,18人成功被本科院校录取,第一次就业派遣达97.1%的优异成绩完美收官。身为班主任的我也学会了:要用真诚打动学生心灵,用热情点燃学生激情,用心做老师,用心爱学生,让自己变成一束光,这样才能照亮每一位学生。三年的师生情谊积累下来,使我成了我们班里“最靓的仔”。只要我们拥有敬业精神、乐业态度、专业水平,就不会辜负学校、老师和同学们赋予我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忘初心,我会携梦想继续前行。(图文、朗读/王丹 审/赵宇萱)
——“最受师生欢迎的老师”系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