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 正文

【教师风采】为“双高”,干了这块蛋糕

发布日期:2020-11-20

33岁生日的蛋糕,是在行政楼405吃到的。

那是20194月的一个上午,确切地说,离开我的生日,已有20多天。这一年刚开年,高职发展的进程,就以一种近乎发条程式的状态,将高职学校乃至整个高职界运行的指针定格在了一个长长的名词上——申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因为被选入学校双高申报团队,我与团队每位成员,都进入了奔忙的季节。不停地接受上级有关通知,不停地调整论证申报架构,不停地充实修改方案内容,从校领导到每名申报项目负责人,都在史无前例地忙碌中,为了学校的历史与荣誉,更为了学校的将来与使命,加倍付出。作为对学校知遇的回报,作为对学校发展的共鸣,我一天20次往返二楼与四楼,一周70个小时陷入申报书与方案书,似乎忘了自己的生日。

2019年的生日,却比以往的32年,更没理由忘却。生日那天,是个周末,前一天晚上团队全体成员被临时告知,有重要事项要宣布。聚集在会议室,眭校长和赵主任面容严肃,“得到上头的最新消息,下个礼拜双高校方案要完成申报。”7天,168个小时,这是留给我们冲刺的倒计时。彼时的朱利华和我,发着高烧,团队的其他成员,吴云飞、吴青萍、余永佳、邓志辉、鲁少勤……每个人带着笔记本电脑,抽着时间的空当,马不停蹄地兼着其他重要活计。周校长在北京实时发来消息,眭校长电脑上记满申报要求,赵主任会议室内外来回接电话,更给这场战役注下了紧张的注脚。但无论如何,动员令已下,集结号已吹,因周末而平静如水的校园瞬间蒸腾出了热烈的气息。“我们学校如果以前还能称得上在国内第一方阵(国示范),那么一旦评不上双高,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自己正在向国内一流奋斗。”前任校领导王丹中书记的警醒言犹在耳,箭已在弦,不得不发。

带着临战的紧张与兴奋回到家,那一天的生日,没有蛋糕,只有噼啪的键盘声响。往后的一个礼拜,键盘的噼啪声响更从个人分头独奏演化为十数人共同进行、各有分工的协奏,在行政楼4楼这个主战场日夜奏响。为了双高申报尽可能有高的排名,我们每个人的案头都堆了七八所双一流高校的申报书,戏称为“本子”的这些宝典,被我们夹在笔记本里,带到会议室里,甚至带到食堂里,写方案时看、讨论时看,吃饭看、走路看、睡前看,翻得卷了毛边儿,破了封面儿,至今仍记得团队成员趴在案头睡着时,梦话里吐出XXX任务 “总体思想、目标定位、具体举措”的窘态,也清晰地记忆每个人拿着修改好的“本子”等着专家领导批示再修改的焦虑。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力完善,我们上午编写材料,下午讨论材料,晚上琢磨材料,日均工作14小时,方案一次次地彻底推翻,一遍遍地重启炉灶,尤其是信息安全专业群编写团队,因为专业群建设的新颖性和组群逻辑的首创性,创下了三次重写的记录,“只想回家睡一觉”,这是顶着黑眼圈的我们共同的心愿。

带领着整个团队陀螺般旋转的,是校领导。王书记、周校长等全体校领导均参与项目编写任务的协调和审核工作,细化到每一个数据的核对、每一句陈述的梳理,校领导们都亲自过问。这种“史上最高待遇”也直接催白了“老赵”的头发。老赵,是我们对赵主任的简称,这位年过六旬的“常信老人”,经历过学校四迁校址、四抓机遇的风风雨雨,当学校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毅然地与一帮年轻人共同踏上了起跑线。当然,他一贯是坚毅的,因为有他所代表的老常信人几十年如一日对职业教育的默默坚守,学校才通过升格发展、人才培养评估、国示范创建等积累了深厚的办学基础。他也一贯是认真的,作为学校双高项目申报办的主任、我所在项目的组长,从被他拉入双高申报团队起,微信、QQ、电话里,他就成了我最亲密的人。“你先草拟一个方案”“不是这么写的”“你再改改”……,早晨、中午、晚上,这些别样的问候从不缺席,更从不迟到。他更一贯是潇洒的,面带微笑,脚步飞快;见识广博,思维敏捷,开会讨论,他走在前面挥斥方遒,我跟在后面认真记录,稍不留神,就得自个儿搜肠刮肚来填补他完美的思路。但“双高”申报似乎是把磨洗岁月的霜刃,使久经岁月洗礼的老赵也“不淡定”起来,一丝不苟的黑发悄悄沾上了白色,不曾暗淡的眼神也多了几分疲倦,“一次边思考方案一边开车,还撞到了花坛上”,这些流传在申报团队内部的“小秘密”,见证了他工作的繁重与辛劳,也叙述着不明言又沉甸甸的责任。

是啊!承受着来自历史和现实的压力,承担着未来与过去交织的任务,若不是对于学校无言的爱,凭什么去支撑、去坚持?这种精神,洗礼着团队内的每个人,“咬一咬牙,挺过四五月”成了4楼那段最忙碌日子的座右铭。论证、修改、等通知、再论证、再修改,枯燥、忙碌与重复中,方案申报终于到了定稿的最后阶段。那一天,阳光明媚,我们像往常一样,时刻等待着方案修改的意见。“吴昊,上来一下”,挂完赵主任电话,我登上被用于方案论证的405会议室。一切都没变,硕大的屏幕投影前,周校长、眭校长和赵主任审看着我负责的材料,一批团队核心成员围坐两边,相互交换意见……等等,似乎又有不同,会议桌前摆着什么?一个三层蛋糕。“这个蛋糕是眭校长昨天订做的,慰劳大家,咱们边吃边改。”赵主任微笑着顺手递了一块过来,随着蛋糕的香气飘来的,是空气中传来久违的轻松,大家笑着,眉间暂时丢掉了紧蹙。“好吃,正好没吃早饭”,被欢快的气氛传染,我顾不得向眭校长道谢,已狼吞虎咽了起来。看着我的吃相,周校长也在一边打趣,“好吃就多吃一块。” 凝视着手中的蛋糕,这分明是对团队辛苦工作的慰藉,于我而言,却有了生日的意味——不是弥补20多天前生日的缺憾,而是对团队、对学校的祝福。

生日的蛋糕已吃,但属于双高的蛋糕,还远未到分享的时刻。经历了14轮的整体修改后的一个月、六个月、一年,我们以同样的焦虑、忙碌与期待,像爬楼梯般的,迎来了双高校申报的省级推荐,迎来了入围双高校B档单位的公示和正式通知,又经历了22轮的方案和任务书修改,使学校紧跟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全面进入了“双高建设”的新时代,那个四代常信人接力追求的“全国一流”常信梦想,在学校合并升格20周年的这一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晰了圆梦的指向与路径。

回首在常信院度过的2000多个日夜,曾问自己,是什么让我重新定义了一份工作,重新收获了一份归属,重新拥有了一份情怀?是从清凉寺到鸣新路的筚路蓝缕,是从合并升格到双高建设的不懈追求,更是一代代常信人对学校的无言之爱,正如双高申报的这段时光,劳苦却坚守,沉默却担当,将它们汇聚,正是“厚德勤业”的常信精神。它是赠与学校合并升格20年生日的最美蛋糕。(文、图、朗读/吴昊 审/赵宇萱)

——“升格二十年·我的常信梦文学类优秀作品展播系列(十八)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