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信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在常信的大家庭里,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几十年生活于此,几十年工作于此,他们对常州、对常信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深厚的感情。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自1996年调入常州电子职大,掐指算来,匆匆已是24年。24年中,见证了两校的合并,更见证了常信的腾飞。细细想来,在常信的日新月异中、在常信的功劳簿上,我没有做过太多太大的贡献。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常信的三尺讲台上站了20多年,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我给自己的身份定义为:常信语文老师+常州文化的传承者,希望带领一批批常信学子用脚丈量常州历史,用学感知中国文化。
胡适先生曾这样评价常州:“常州是各个文学和思想流派的中心”。 常州自古以来就是诗书礼仪之乡、钟灵毓秀之地。自从2500年前延陵季子在常州开邑以来,常州文化兴盛、人才辈出而著称,有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科学家从常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末,共出过9名状元,1546名进士。据对先秦以来中国400多座城市的杰出专家学者的地域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常州共有杰出专家学者57名,数量仅次于苏州、杭州、北京,居中国第4位。18世纪以来,常州才女辈出。 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记载,常州女作家居然达到了213人,居于全国第一,常州无愧于“德业之盛,代不乏人,文学甲于天下”的美誉。
常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常州人民在自己长期的生活和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自主生产、享用和传递的知识体系,反映了常州的经济水平、科技成就、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修养、艺术水平、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社会行为准则等社会生活的各层面,蕴涵着千百年来常州人民世代积累的智慧。常州文化与常信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常州文化孕育和滋养了常信,给常信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指导和文化资源。同时,常信也是常州文化的载体,在常州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常州文化对常信学子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他们接触这种文化的频度。作为基础部的一名语文老师,有责任让常州文化走进常信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系统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常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准确领会这一文化的精髓和需要扬弃的糟粕。利用常州独特的文化背景,积极开展对当常州民族历史、地理、经济、文化、语言、民间文学与艺术的研究,寻找文化与育人的契合点,整合风景名胜、历史文化遗产、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经济发展、道德传统、名人名著、方言土语、民风民俗等地方性知识及资源,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性知识作为课程的内容,我们准备了《故土风情——常州》一章,讲解了《常州诗词》、《常州散文》、《常州饮食》、《常州建筑》、常州方言》……使学生对常州文化有一个由表及里,由可感的物质层到抽象的观念层的深化过程。
你听:常信的语文课上,师生共唱:《百舸争流》。
在清凉的晨曦中起航
在荆川的朝阳里成长
厚德是前进的舵
勤业是拼搏的桨
栉风沐雨
弘毅自强
季子故里
锤炼务实精神
……
学生明白了:常信的校歌中为什么会出现清凉、荆川、勤业、季子的词语。
站在常信的三桥上,师生共同探究常州的前世今生,学生终于领悟,常信的三座桥为什么取名:毗陵、晋陵、延陵。
你观:寒暑假、节假日,师生畅游常州。
寒暑假、节假日师生共同开展常州文化调研,瞻仰革命烈士陵园;观看历史遗址;畅游圩墩遗址、春秋淹城、前后北岸、天宁寺、东坡公园、青果巷;了解常州梳篦、常州留青竹刻、天宁寺梵呗诵读、金坛刻纸。常州历史文化遗迹和先贤名人故居都留下了常信学子踏访的足迹。
(来自于语文课课件)
常州文化涵养、熏陶了常信的校园文化;同时常信校园文化反作用于常州文化,推动常州文化的重构、创新和发展。我只是常信和常州文化桥梁的一份子,其实,常信院还有很多老师扮演着文化桥梁的角色。今后,我们也将继续深入研究、灵活利用常州地区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带领常信学子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促进常信腾飞,推动常州发展!
致敬常信院每一位常州文化的传承人!(文、图、朗读/曹洁萍 审/赵宇萱)
——“升格二十年·我的常信梦”文学类优秀作品展播系列(九)